中科院期刊分区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及其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2019年,中科院发布了基础版和升级版两个版本的期刊分区目录,这两个版本有哪些区别呢?
中科院期刊分区基础版是根据期刊刊载的论文被引频次、来源于SCI、SSCI、A&HCI等数据库论文和非数据库论文分别的篇均被引频次以及期刊的分区等指标综合计算的。而升级版在基础版的基础上还考虑了论文的被引分布情况、引用半衰期以及期刊的主题覆盖度等指标。因此,升级版相对于基础版有更全面和深入的评价指标。
相对于基础版,升级版增加了两个维度的评价指标,分别是“期刊引用半衰期”和“论文被引分布情况”。期刊引用半衰期是指某篇文章引用次数过去了多久后再引用就不再被计入文章被引频次的计算中,期刊引用半衰期越长,代表该期刊刊载的论文影响力越稳定、持久;反之,期刊引用半衰期越短,代表该期刊的论文影响力越短暂、不稳定。而论文被引分布情况,则是考虑到论文被引用的分布情况,以进一步反映该期刊的影响力和质量。
升级版相比基础版进一步精细地划分了期刊的等级,共分为9个等级。基础版只划分了4个等级,而升级版中每个等级的下限和上限均有所调整。以科学中国人为例,该杂志在基础版中是二区,而在升级版中则升级为一区。因此,升级版的出台将会对过去几年中一些期刊的等级进行相应的调整,以更符合学术期刊的真实水平。
综上所述,中科院期刊分区升级版相对于基础版增加了两个评价维度,提高了对期刊影响力和质量的评估精度,是一个更完善、更全面的期刊评价指标。同时,升级版更加精细的分区划分也更加符合学术期刊的真实水平。
文章内容部分来源于网络,如果没有解决您的问题可免费咨询在线学术顾问,获取最佳解答!